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时间储蓄”体现市场和道德的双重公平价值

时间:2014-02-07 10:53:58 来源:

  □魏 青

  近日,珠海市召开志愿服务事业五年发展规划研讨座谈会,公布了《珠海志愿服务事业五年发展规划纲要(2013—2017)》。规划将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使志愿者本人在需要帮助时,能优先得到其他志愿者的服务。(《珠江晚报》2014年1月27日)

  “时间储蓄”是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一种新型激励方式,其主要内容是:模仿银行的储蓄制度、把自己向社区和社会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或者内容记录储存起来,当自己需要社区提供帮助时,再提取出来使用。“时间储蓄”既不是货币化的服务,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偿服务,它以互助为目的,以时间为计量,可以视其为一种新型的互助服务形式。

  本质上,“时间储蓄”就是用公民个体今天的努力付出,获得明天的交换保障,用自己今天的道德奉献,获得明天的道德收益,这种公益的交换服务的形式更多的呈现了道德银行的公益性质,让“今天我为人人,明天人人为我”的社会文明道德正能量能够可持续的发扬光大。

  这种服务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可以缓解社区服务供给不足的现实矛盾,也是实现社区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配置最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需要制度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一些地方的经验,首先存在着“收支”不均的问题,一些老年志愿者的“时间银行”“存折”上记得满满当当,但是当年照顾更大年纪的‘储户’需要服务时,往往发现后继无人,因为“时间储蓄”的主力军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太少。

  其次,无法“通存通兑”也成为“时间银行”现实操作中的瓶颈。“时间储蓄”有地域性的限制,在本地区被承认,而一旦搬家等到异地,之前认真记录的“时间存折”难以再找原来居委会兑现,沦为“空头支票”。

  “时间银行”更多是一种民间行为,要使之长期有效运转,需要政府及早介入,为其提供信誉担保,特别是要提高统筹层次,解决“通存通兑”和“转移接续”问题。可以将统筹层次提高到市一级。随着“时间银行”信息的共享层次提升,能够让信息的价值最大限度发挥,更好地调配资源。

  要实现“时间银行”更高层次的统筹,提高信息化程度势在必行。建立统一的“时间银行”信息平台后,不仅能避免“存折”遗失无法支取等后续问题,还便于“储户”交流互助,将更多人纳入“时间银行”体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