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频道 >

央行三次大战国际“险资”,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

时间:2016-08-12 09:05:19 来源:一条财经

  目前这种参考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的双锚机制,是一种缓慢释放贬值压力的渠道,它更像是一种针对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缓冲器,只能是一种过渡期的安排,不是长久之计

  【“一条财经”(微信ID:ytcj123)提要】

  撰文:五月流星

  目前这种参考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的双锚机制,是一种缓慢释放贬值压力的渠道,它更像是一种针对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缓冲器,只能是一种过渡期的安排,不是长久之计

  【正文】

  目前这种参考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的双锚机制,是一种缓慢释放贬值压力的渠道,它更像是一种针对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缓冲器,只能是一种过渡期的安排,不是长久之计。

  8月11日最新披露的央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继续强调以下五点:

  1、将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2、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3、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加快推动CIPS二期系统建设。继续优化完善跨境人民币清算安排。配合一带一路,支持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资。

  5、中国将完善与人民币市场跨境使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相适应会计准则。

  去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为参考“收盘价+一篮子货币”, 当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由6.1162下调1136个基点至6.2298,史无前例的降幅令市场一片哗然,此举后来被称作“811汇改”。

  时隔一年再来观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不管央行初衷是什么,市场对此最大的感受无疑是“贬值”,其次是波动幅度加大。

  在过去一年里,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降幅达到7.3%,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HY)下跌约6.5%,代表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波动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也累计下跌6.16%。

  有分析人士感慨,“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发生的故事,可能远远大于过去10年的总和。”

  三次多空对决逼退国际投机资本

  自中国央行突然启动汇改起,人民币汇率市场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的单边升值趋势被彻底打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加剧,且呈现出双边循环波动的特征。

  在全球市场联动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无论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脱钩美元,还是美联储加息与英国脱欧,都沦为全球投机资本沽空人民币的一个个“筹码”,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国际投机资本累计掀起了三轮人民币沽空潮。

  第一波是在去年8月汇改后的三天内,国际资本借央行与市场沟通不畅,纷纷揣测中国政府有意默许人民币贬值而大举沽空人民币,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暴跌约3000个基点,直接跌入6.4区间。

  第二波则在去年底今年初,在中国央行放松托底人民币汇率后,国际投机资本再度掀起人民币沽空浪潮,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跌逾900个基点,降幅超1%。

  第三波是从今年4月起,国际投机资本借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与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金融市场黑天鹅事件发酵,对人民币发动新一轮沽空浪潮,截至6月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幅度超过2400个基点,一度跌破6.7整数关口。

  在与国际投机资本博弈中,为了平息这三波人民币沽空潮,央行消耗逾千亿美元外汇储备,尤其是今年初央行除了动用数百亿美元外汇储备干预汇市,还不惜抽走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以此抬高人民币杠杆融资沽空成本,迫使国际投机资本知难而退。

  定价机制仍存缺陷市场化程度还远远不够

  6月底人民币汇率一度跌破6.7后,中国央行重新采取措施成功干预汇市,人民币汇率企稳反弹。但是未必意味着国际投机资本已经认赔出局。事实上,他们正在寻找新的沽空机会。央行在做好应对措施同时,仍需要及时调整汇改过程的某些遗漏。

  当前“收盘价+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新定价方式,仍然没能解决以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中的核心矛盾——外汇市场出清问题,尤其是央行通过汇率管理抬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市场却依然预期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情况下,大量购汇需求涌现但由于资本管制得不到满足,导致人民币汇率市场始终存在一股强大的购汇买盘,拖累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

  理论上,“收盘价+篮子货币”是两种汇率形成机制。

  一种是参考收盘价的浮动汇率,人民币汇率与资本流动的方向一致,有很强的顺周期性。

  另一种是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由其他货币相对价格决定,主要目标是稳定贸易余额。

  单独来看,两种机制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合在一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当美元指数上升时,二者加权平均形成的中间价开盘价会缓解篮子货币上升压力。当美元指数下跌时,二者加权平均形成的中间价开盘价会加剧篮子货币下行压力。这无疑是造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加大的原因之一。

  811汇改“换汤不换药” 就是“为了贬值”?

  在关注人民币市场的人士看来,811汇改最大的意义,在于迈开了市场化的步子,释放了改革的信号,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态度也有了改观的迹象。然而,目前这种参考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的双锚机制,是一种缓慢释放贬值压力的渠道,它更像是一种针对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缓冲器,只能是一种过渡期的安排,不是长久之计。人民币市场化需要有更深入的行动。

  另外还有部分人表达了更严重的担忧,目前这种局面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市场化还未迈开步伐,所谓的811汇改只是在当前既定背景下为了贬值做出的决策。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811汇改显然不够清晰,大家并不知道参考谁,所以也并没有体现出一个市场化的结果。以英国脱欧公投为例,英国脱欧引发了欧元和英镑贬值、美元升值,按照篮子货币来判断,人民币应该兑欧元升值、兑美元贬值;英国脱欧同时降低了美元加息概率,资本都会流向新兴市场,因此作为新兴市场的货币理应升值,但事实上人民币的走势却与此相悖。

分享到: